个人简介:
祝愿,2022级民商法学专业研究生,研究生在校期间担任2022级民商法学专业班长,多次荣获校级奖学金、优秀研究生干部称号、论文等学术成果省级奖项等。

签约单位:
石家庄市人民检察院
经验分享:
告别校园,走进石家庄市人民检察院,开启服务法治建设的新征程,我深感荣幸,也深知责任重大。回首备考与择业的心路历程感慨良多,现将自己粗浅的经验与体会加以总结,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助益。
笔试:筑牢根基,实践出真知
笔试是公务员选拔的基础门槛。我的备考围绕“系统、精准、实战”展开。首先,在行测学科的学习上,对所有知识点进行系统学习后,我通过习题练习查找薄弱点并进行针对性的短板补齐。如此循环往复,通过“习题查漏补缺-短板针对学习-习题强化训练”的闭环学习法使自己做到各个板块的全面掌握,从而以不变应万变。
其次,在申论学科的学习上,我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时事热点的与时俱进。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建立申论思维与文字习惯的必经过程。对于历年的高频考点绝不可抱有侥幸心理,通过典型真题的反复打磨,既能够掌握基础理论,又能够熟悉熟练题型。对时事热点的关注,则让我们精进自己超越他人。利用好“学习强国”、“人民日报”等APP关注最新政策,让自己的答案别具匠心。我们无法得知阅卷人的偏好,但将自己的答案做到最好,就一定能收获满意的分数。
最后,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。无论哪门学科,日常习题练习不能代替模考,模考不可偷懒,定期模拟考试环境进行全真演练,精确计时,才能培养时间管理和临场应变能力。
面试:洞察应变,交流见真章
面试是逆风翻盘的最终机会。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,面试具有一定难度,需要宽广的知识面,敏捷的反应能力与流畅的表达能力。但这些都是可以通过练习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的,因此我们不必提前焦虑。面试入围后,要在行动上积极进取抓住宝贵机会。一方面,在答题内容上大量积累观点素材,既要整理出一套“万金油”答案为自己充实底气,又要在“万金油”的基础上寻求提升,插入巧思与个性化思路。面试没有标准答案,打破框架,以独到的答题思路脱颖而出,才能获得面试官的青睐。另一方面,在面试风貌的锤炼上,每一次的答题,都应借助手机等工具进行录音录像并多次复盘,发现不足弥补不足。日常练习中,积极寻求同伴组队练习或请师长进行“压力面试”,不断打磨答题逻辑、语言表达与仪表仪态。
择岗:务实审慎,不骄亦不卑
作为应届毕业生,面临着多重就业方向的选择。但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。当我们确立了考公的目标,就应当坚定地走下去。选择岗位也是考公重要的一环。
在择岗时,我们应当基于对自己能力的考量与未来的规划等因素审慎考量。个人而言,我以自身学习状态与国考分数作为参考,并结合历年来各岗位进面分数,询问专业人士建议进行省考择岗的综合分析。我认为在就业择岗上,既不能脱离自身能力盲目追求高大上的岗位,亦不应忽视职业发展的长远需求而随意选择;既不能过分畏难,妄自菲薄,亦不可脱离实际,刚愎自用。让选择贴合自身情况,避免因好高骛远或过度妥协而走弯路。不空想、不盲从,保持平和理性的心态,才能做出合适的判断。
心态:从容持重,不躁亦不馁
公务员考试内容繁杂,没有捷径可走。是一个需要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的过程,大多数“一个月上岸”的经验帖都是有利可图。我们应当接受“慢就是快”的道理,将宏大的目标分解为具体可行的计划,将注意力集中在任务的完成。在备考中,我也曾陷入不自信与担忧未来的情绪中无法自拔,然而过度担忧结果与关注他人只会徒增焦虑,做好手头的事就是对抗不良情绪的最好方式。
失败是极其正常的,不要因为一次的不理想而否定自己。国考失败后,我怀疑自己:为何已经竭尽全力却得不到满意的结果?然而事实证明,低谷期往往是蓄力期。当我们还有机会时,应当分析失败原因、总结方法,而不是一蹶不振。以“但行好事,莫问前程”的不馁之心全力以赴。我始终相信,越努力越幸运。
结语:公务员考试,需要的不是凌云壮志,不是纸上谈兵,而是知识、思考、意志的结合。毛不易在《一程山路》中唱道“潺潺流水终于穿过了群山一座座。”你我都是潺潺流水,然而“流水不争先,争的是滔滔不绝”。厚积薄发,行稳致远。积蓄力量,持之以恒。我们终将穿过备考之路上困难的群山阻挡,奔涌向前,抵达远方的星辰大海。